学术带头人姓名:张晓松
研究方向与特色:
该方向在研究对象、理论和理论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社会实践性。以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理论与研究方法为基础,以中国西南部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而文化遗产丰厚多样的地区作为重点研究区域(这里也是中国新兴的重要旅游区域、乡村旅游地的发源地、生态旅游和中国旅游扶贫试验区的核心区域,也是人类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人类社会发展最具挑战性和示范性意义的地区),以遗产保护、以游客/东道主之间的文化交流、变迁、函化,少数民族自主发展能力培育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研究领域。本研究方向紧紧围绕对地方性知识的挖掘与整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反贫困与乡村旅游发展、大规模城镇化和商业化冲击下的文化保护和公平发展开展教学和研究活动。本研究方向具有跨学科研究的综合性、系统性、前瞻性和理论创新特点,运用系统性的观点和综合分析方法,突出强调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探索社会学与人类学理论建构和人类文化发展模式的创新。
研究的学术地位:
本研究方向已组成一支年龄及学科结构合理、齐全、具有正高职称和博/硕士学历的中青年学术研究团队。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省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目前,省内尚没有以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为主的研究机构,本研究方向填补了这一空白。贵州正以前所未有的工业化、城镇化速度(GDP年均14%增长)迈向摆脱贫困的目标,但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与文化土壤,却在以更快的速度消亡,引起的社会变迁亟待关注,在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的今天,原本丰富的贵州民族文化,其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样存在的基础日渐狭窄,诸多因素使贵州文化遗产日渐衰微和走向濒危。急需用社会学人类学的方法与理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促进贵州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关注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和社会发展。
促进贵州师范大学的学术水平和推动学校迈向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力争2至3年内获得人类学硕士点和社会学硕士点,5至6年内获得人类学博士点和社会学博士点。
培养相关的优秀人才,为贵州省少数民族与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