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保护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基地建设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下载专区 
科学研究
 学术带头人 
 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 
 论文发表 
研究方向
您的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研究方向>正文
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
2013-10-20 10:58  

 

学术带头人姓名:赵星

研究方向与特色:

    贵州是世界东亚喀斯特分布的中心,喀斯特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1.9%,是名副其实的“山之国”、“古生物化石的宝库”,也是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形迹保留较完整和喀斯特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地方。本研究方向围绕国内外自然遗产保护、旅游开发领域前沿理论与重要实践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以喀斯特自然遗产为主要研究载体,以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矿山公园为典型样区,以地理信息系统为自然遗产数字化平台,在对贵州重要自然遗产数字定点、定位和遥感解译、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贵州自然遗产数据库,把查询、分析模拟、动态监测和辅助决策功能集成一起,赋予复杂多变的贵州自然遗产保护、研究的新风格、思路和学术增长点;研究自然遗产地旅游利用的综合承载力,时空追踪贵州自然旅游遗产地的演变过程、特点,寻求最佳的利用模式和保护途径,为贵州建立不同类型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的学术地位:

    本研究方向已组成一支年龄及学科结构合理、齐全、具有正高职称和博/硕士学历的中青年学术研究团队。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省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本研究方向用地理学、旅游学、风景园林学、GIS、喀斯特学、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围绕自然遗产保护、自然遗产的基本特征、演化机制、人地关系、景区发展开展研究,丰富和完善地理学、旅游学和生态学学科理论体系,建立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样板和模式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适应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旅游市场需求,促进贵州和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创新和发展。

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目前,在国内以自然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相结合的专业方向还不多见,这一研究方向为国内旅游发展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和途径,丰富了地理和旅游研究的内容和内涵,亦将为创建自然遗产保护和旅游事业急需的新学科建设提供经验和基础。

    本研究方向不仅对自然遗产保护和旅游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对贵州珍贵、多样而脆弱的自然遗产尤其是喀斯特自然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发展,确保地区旅游与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贵州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宝山北路116号
电话:0851-6763299  邮编:5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