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带头人姓名:张小军
研究方向与特色:
该方向在研究对象、理论和理论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社会实践性。以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人类学、跨文化交流等理论与研究方法为基础,紧紧围绕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和挖掘整理、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文化适应与社会变迁、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技术、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和村民自主发展能力培育等开展教学和研究活动。本研究方向具有跨学科研究的综合性、系统性、前瞻性和理论创新特点。以人类学、旅游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学、跨文化交流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基础,运用系统性的观点和综合分析方法,突出强调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研究的学术地位:
本研究方向已组成一支年龄及学科结构合理、齐全、具有正高职称和博/硕士学历的中青年学术研究团队,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省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方向,是因应全球化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将文化学、人类学、旅游学、跨文化交流等理论与方法引入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研究领域,以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发展为目标,以游客和东道主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在民族旅游区域内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可持续的民族旅游与乡村旅游、培养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研究与管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而开设的创新型研究方向。
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文化遗产学和旅游人类学曾在指导发达国家的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国内以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人类学相结合的研究方向还不多见,这一研究方向为国内旅游人类学和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和途径,丰富了旅游研究的内容和内涵,亦将为创建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事业急需的新学科建设提供经验和基础。
本研究方向不仅对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人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对贵州珍贵、多样而脆弱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确保民族地区旅游与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